强迫症的治疗,针对的对象永远不是症状,而是需要调整和改变我们对于它的态度(心态)和观念。
强迫症的核心是恐惧,也就是我们头脑中的“怕”。强迫者的“怕”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表层的怕,即症状所表现出来的怕,如怕细菌、被盗、出丑、得罪人等;第二层是中层的怕,即怕对自己不利,过得不如别人好;最后一层怕是深层次的怕,怕死。这种“怕”其实不符合事实,没有根据,是盲目的,这是幼年遗留下来的。在人长大后,这种幼年恐惧(怕)一旦因不愉快的事件而被引发出来,就成为促使症状产生的根源,也就是那个小孩子。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对别人的事情都能用成年人的经验和逻辑进行分析、判断,在理性上也认为不要再进行检查了,但由于小孩子的力量大,成年人的力量不能克制它,就形成了当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后要记住的是,经常想着用成年人的心理去揭发那个“小我”,并放弃“儿童式”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强迫症者存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寻求那个并不存在的标准答案,在不完美的事物中追求完美。他们满脑子充斥着“必须和应该”,假如事情没有按照他们预想的“应该和必须”的方向发展,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人格,从而全盘否定。比如一个强迫症者在工作上出现了一次失误,他就认为自己再也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了,而且这种无能感会迁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由于强迫症者的头脑中有“必须做好,绝不能有任何失误”的观念,他们出现了偏执。正常人也有“应该、必须”的想法,但他们却知道,有些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能接收失败和挫折。可以说,正常人的选择是双向选择,而强迫症者则是单向选择。他们不懂,一个人在选择环境的时候,环境也在选择他们。他们固执地认为,只要按照理想我“应该、必须”的指令去做,行为结果就应该如此或必须如此,不能有丝毫偏差。强迫症者只接受唯一的好结果,而不能接受坏结果,或不好不坏的结果。强迫症者迫切需要矫正这种“非此即彼”的观念性定势。
“万一”也是强迫症者的一大致命伤。那种怕万一出现不幸后果的想法是强迫症状之一,属于幼稚的、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思维模式。强迫症者要认识并领悟到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万一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出门有万一的可能被汽车碰伤;乘飞机有万一的可能失事;即使坚持卫生习惯,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患传染病。但正常成年人在生活中从来不考虑这种万一,也不会做出许多无效的动作来排除这种万一,甚至连想都不会想,照常出门乘飞机、住饭店、到饭馆吃饭等。为了防止万一做出的很多费时费力的动作,实际上是一种儿童式的恐惧,是毫无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心浮气躁”、“缺乏耐心”同样是强迫者的致命伤。他们总想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使自己的症状尽快消除,使性格尽快得到改善,使情绪和心态尽快调整到最佳。这种想法常人都能理解,但从效果看适得其反,因为强迫之所以是强迫,有它特别的脾气,它特别喜欢跟你唱反调。尽管有些人道理已经很明白,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在实践中总有反复,总有事与愿违的时候,于是就沉不住气了,于是对自己的做法开始否定,又陷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强迫症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强迫症者必须戒除“一步登天”的急躁心理。不要强求任何东西,因为凡事都是强求不来,包括你的康复:你挣扎得越强烈,对康复越有负面影响,你会越痛苦。这并不是鼓励大家不思进取,进取体现在积极行动上,而不是在“康复的欲望”上,妄想永远是害人的。
另外,对于症状,正确的做法是:不应该“堵”,而应该“疏”,这也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发洪水的地方,老百姓一般借助淤泥等实物去堵洪水,但发现此举是徒劳。后来一个叫“大禹”的智者反其道而行之,就让洪水尽情地流,敞开地流,无拘无束地流,最终反而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同样道理,对于强迫症状,你越是怕它,越是拼命地抗拒和掩饰,它就越突出,越严重,越强烈;当你不怕它,不去抗拒和掩饰了,它的反应反而迟缓起来甚至会停顿下来。
以上只是粗略且缺乏次序地总结了强迫症者部分需要调整和改变的观念,另外的一些希望广大病友们一起补充,相信只要这些观念在往后被慢慢扭转的话,强迫症的康复将不只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