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者在对自我和社恐本身有一定认知、领悟的基础上,应该学会接纳一切真实的东西,包括症状,包括自己,如此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才会得以减轻。反之,竭尽全力加以掩饰和抵抗,恐惧反应必将加剧,问题会进一步恶化。
不管是何种症状,何种性格缺陷,理论上而言,只要你接纳了它们,就不会产生太大痛苦和难受,自己与自己的较劲便会停止,心理内耗也将大大削减。首先接纳,才有改变它们的可能,倘若全盘否定真实的自我以及症状,则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存在。
社恐者需要接纳的是那个真实的自我,那个有着种种缺陷和症状的自我,无论它们有多么糟糕有多么烂有多么不可思议,症状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社恐者总想做别人而不敢做自己。真实的他们是自卑的、渺小的、紧张的、表情尴尬的、社交能力薄弱的……但理想中的自己却是自信的、强大的、镇定自若的、表情轻松的、社交能力超强的……你可以发现,他们始终在竭力地追求那个理想中的、不切合实际的自己,而竭力地排斥那个真实的、客观的自己。其实自卑和自信、内向和外向……本无所谓好和坏,一切皆来源于我们的分别心,我们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内向是不好的,外向才是好的,这并非正知正见!世界上本没有绝对好的事物,当然也没有绝对坏的事物,存在即合理。举个例子吧,西施是家喻户晓的古典美女,她的美是自然真实的、毫无做作的、引人注目的,这是她最大的优势。而东施却长相丑陋,如果她能接纳自己的长相,坚持自我的风格,认为丑女虽然长相略显抱歉,但心灵美也是长处的话,就不会产生任何问题。但倘若东施因长相丑陋产生了自卑情节,忘记长相是天生的,是无论通过哪种途径都很难改变彻底的,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如涂脂抹粉,甚至做整容手术)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以期望自己能像西施那么美丽漂亮,最终的结局一定是搞得自己既不像美女西施也不像原来的、天然的自己。“东施效颦”的出发点(心理动机)原本只是想博取他人的赞许,吸引他人的眼球,但如此一“效颦”,反而搞得“四不像”,别人非但不会赞美她,喜欢她,反而会投去异样的目光。后来通过自己的“察言观色”以及思想上的改变,东施终于认识到自己错在了哪里,于是她卸去了一切伪装,一切掩饰,重新回复到那个天然的、真实的自己,虽然长相远不及西施来得貌美,但由于是天然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反而更加能够被别人接受和喜爱,因为她“丑也丑得很可爱”。社恐者需要的是勇敢地做回那个真实的自己!
社恐者大多数情况下都很生硬僵化、反应慢、眼神呆滞,这是因为被种种“应该怎么样”、“怎么表现才好”、“一定要镇定,自然,轻松”、“不准害怕、不准紧张、不准脸红”等等错误思维给捆绑住了。做任何事情,只要你事先设立了一个教条又刻板的标准,有时候往往“事与愿违”。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记得,在社交场合,不要事前给自己制定一个标准,如我一定不能紧张、我一定不能丢脸出丑、我一定要自然放松……其实我们什么都不需要,你不需要不紧张,不需要不出丑不丢脸,也不需要自然放松……社恐者害怕的就是这些脸红、心跳、出汗、手抖……但心理却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你越害怕它们出现,越不想让它们出现,越想要不脸红、不心跳、不出汗、不手抖……你反而会得到它们,它们不但不会消失,出现的频率反而会更高更猛烈,“越不想得到什么,就越会得到什么”,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只要正常地去社交就可以了,当下该开会、演讲的就开会、演讲,当下该与领导沟通的就与领导沟通,当下该与朋友们聊天的就与朋友们聊天……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自然的本能”来行动生活的,主动思考,主动出击,一切都是临时反应。社恐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前怕狼后怕虎”,显得教条而刻板,思想很少能放松宁静,这种“自然的本能”他们已经丧失许久,需要慢慢“重启”。
很多时候,社恐者的苦恼多来自预期焦虑和事后悔恨。比如发言前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不断给自己暗示:千万别紧张!并反复考虑自己应该怎么说,表情和手势如何表现,还未上场就已经先心神慌乱了。事实证明,一旦你专注于讲话的内容,就等于把紧张恐惧感给忘掉了。而发言完毕后,社恐者可能马上怀疑自己刚才的表现,产生后悔不满,这样一来社恐者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信心越来越不足,于是越来越害怕社交,并最终导致回避、逃避的心理动机。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相信任何一个社恐者都有切身体会和感受。应对策略简言之仍旧是学会慢慢接受和适应它们,不管是预期恐怖也好,事后的悔恨和遗憾也好。
更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逆向”的心态来直面社恐,此所谓“矫枉过正”。比如说,当脸红出现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再抵抗,再排斥,也不要暗示自己别脸红,我们应该先无条件地把脸红接纳下来,告诉自己:脸红就脸红了,就让它红去吧,红个够,我不但不希望它能在短时间内就消退掉,反而还巴不得它最好红成个红太阳,最好能比“红脸关公”的大红脸还红,这样我还能出名呢!我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如果你能甚至慢慢培养出这种乐观、理智的心态,我相信你的社恐已经好了一大半。